为深度把握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进行多维度评价,以检验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标准,为专业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特制定《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工作责任机构、责任人和主要职责
由学校评估与质量监控办公室、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工作小组实施和完成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工作。工作小组主要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学工办主任、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以及利益相关方等组成。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调与配合评价工作的开展。
表1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评价工作责任机构
|
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工作小组
|
学校评估与质量监控办公室
|
责任人
|
课程负责人
|
【主要职责】记录、整理课程数据,提供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所需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等基础数据,根据整改要求持续改进
|
教研室主任
|
【主要职责】审核课程组教师的课程达成评价情况,把关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数据,参与毕业要求课程支撑方案审议
|
系主任
|
【主要职责】撰写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方法,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方法,调整毕业要求支撑课程方案
|
学工办主任
|
【主要职责】负责收集和整理学生参与师德养成、师范生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过程性资料,开展评价
|
小组组长
(教学副院长)
|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审核评价结果,审核改进方案,组织实施改进
|
学校评估与质量
监控办公室主任
|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指导、督查、反馈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
|
利益相关方
|
实习单位
|
反馈毕业生履职情况,对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建议
|
教育主管部门
|
座谈反馈,对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建议
|
毕业生
|
反馈所学专业知识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对毕业要求提供建议
|
二、评价对象和评价周期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对象是本专业所有取得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学院对每一届毕业生均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工作,评价时间为每年6-7月。
三、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过程
首先,毕业要求评价过程充分关注各指标点在各门课程中的分解情况及权重比例,充分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小学等)对本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其次,在教学环节,注重每门课对分解指标点的落实。例如,教研室主任通常会组织本门课的授课教师,明确该课程在新一轮教学周期中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规划课程作业的内容,明确考核、考试形式等。课程教学过程,则具体落实这门课所对应指标点的知识、能力培养。再者,邀请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支撑点的合理性再进行分析论证,以保证毕业要求达成的准确性。
(二)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基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直接评价法以及基于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实习单位调研的间接评价法。
1.基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直接评价法
评价依据: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
评价流程:
(1)权重分配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进行权重分配,支撑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所有课程权重之和须为1,权重分配应按照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贡献度进行赋值。
(2)计算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评价值
设第m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Pm由N门课程支持,其中,第i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为Ci、权重为Wi,则第m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评价值按式(1)进行计算:
(3)计算各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值
某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为:取该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达成情况最小值,作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值。
(4)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合格标准
本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最小值不低于0.7,作为合格标准。
2.基于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调研的间接评价法
根据本专业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设计能力评价类问题,通过在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毕业生的自评结果;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研毕业生实习单位等,了解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
四、结果使用要求
本专业在认真分析和总结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总体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小学教育专业**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要求该分析报告对毕业要求每个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报告由系主任提交给学院,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小组对本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审核。结合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各相关课程提出整改意见,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提出建议,对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