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微”元素 浸润青年“心”动能
发布时间:2023-12-11 16:59:10 来源:师范学院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价值以及传承创新的现实意义,指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遵循。“互联网+”时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势在必行。西安文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达到“铸魂、夯基、聚力、赋能”的育人目标。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文化的范畴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不甚了解,也缺乏系统认知,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素质,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管好课堂,也要管好课外;既要管好网上,也要管好网下。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西安文理学院按照人才培养中成长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坚定”的路径,传承与弘扬“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的关学精神,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实施方法:首先制定相关活动,以“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原创诗歌朗诵”“师语工作坊”“学习总书记用典书法作品”“党史小讲堂”“中国精神宣讲”“论语诵读,润心涵育”“朋辈帮扶”等活动为载体,然后主讲师生明确主题,在线下进行展示或分享,录制视频、拍摄照片等形式以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宣传,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

  (二)实施过程:以“四微四力四心”模式,进行思想引领,师生同频、实践提升、先锋榜样多维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让网络育人走深走实。

  1.思想引领,“微阵地”以“学习力”润“初心”

  校院两级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书香
活动的新载体,将学生思想教育作为党团课、阅读分享等重要内容,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依托“党史小讲堂”“中国精神宣讲”,通过参观学习、主题征文、诗词朗诵、书写比赛等,结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个人修养。

   

      2.师生同频,“微课堂”以“向心力”育“凝心”

  

  根据调研得知,学生希望增加与教师的互动联系,“师生共读一本好书”,以专业学习为依托,教师领学,学生跟学,同时进行篇章的朗诵,心得分享;“学习总书记用典书法作品”,包括典故出处、原义与新意,书法撰写、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以丰富的活动增强师生同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实践提升,“微活动”以“执行力”增“信心”

  根据学生的特点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学生全程化培养体系,以时间线、成长线、发展线这“三线”进行交叉互补、层层递进,着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格局,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原创诗歌朗诵、手绘报等活动。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使活动有实践、有效果,发挥新媒体时效性、传播力的优势,拓展影响力,打造特色品牌。

  4.先锋模范,“微平台”以“内生力”守“恒心”

  发挥优秀学子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子通过努力拼搏,在多方面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暑期三下乡中,到学校对口扶贫村进行教育帮扶,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省级优秀毕业生等,以及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创新创业比赛的同学,进行朋辈帮扶的分享,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团结奋斗精神,让集体荣誉不断增强。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思想认识,开拓“常态化”学习教育新路径

  结合专业技能,以及党史校史的学习,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提升能力相匹配,通过形式新颖、主题明确的品牌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使之成为接地气、聚人气、展现专业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载体,切实提高网络育人效果与质量。结合“学习强国”平台,五位学生获得校级学习之星,一位同学成为西安平台宣传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二)优秀成果,开拓“精细化”学习教育新路径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实践、实例、实绩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建设成效日益显著,提炼了一批教育活动的优秀成果。坚持高校育人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输出教育资源,开展帮扶、志愿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以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契机,紧密围绕一个主题、一个时段,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两项活动获得第六届陕西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奖,“师生共读一本好书”近百名师生共同完成阅读分享。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用纵向、横向的模式开展工作,形成师生共同体、党员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开展“党史小讲堂”“中国精神宣讲”“朋辈帮扶”“学习总书记用典书法作品”等活动,构建“思想引领、主题研讨、活动实施、复盘总结”的工作体系,赋予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年度,立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2023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校级辅导员精品项目重大立项。

  (三)成长教育,开拓“长效化”学习教育新路径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日常工作中以成长教育为抓手、以学生榜样为先锋、以学生党团支部为主要阵地,将网络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发展等进行深度融合,让爱国爱校教育成为主旋律,优秀传统文化为网络育人提升内涵和底蕴,使之以丰富的载体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现,进而提升师生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觉,增强参与热情,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风。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1.网络+思想教育注重“三级联动”固本强基

  继续建立健全“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定期研判师生思想动态,坚持边调研边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守好“责任田”,打造一支“理论好、素质强、能力高”的核心团队,进行线下活动组织、线上宣传推送,实现资源整合。

  2.网络+成长教育注重“三线并行”凝心聚力

  通过对学生多层面座谈、深度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归纳总结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关注点及诉求,充分开展个性化访谈,有针对性地对系列活动进行优化研究,以时间线、成长线、发展线“三线”层层递进,拓宽传统思想教育阵地,构建全覆盖的教育格局。

  3.网络+德育教育注重“三位一体”铸魂赋能

  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联合校内校外的优秀师资,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以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和专业实习实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激发青春“正能量”,提升育人效果。